武義精達齒輪積極響應公安機關打擊整治網絡謠言行動
發布時間:
2025-02-25 00:00
為有效凈化網絡環境,深入推進網絡謠言的打擊治理,武義縣公安局桐琴派出所深入武義精達齒輪開展“打擊整治網絡謠言”宣傳,營造企業不造謠、不傳謠、不信謠的良好網絡氛圍
民警深入企業與企業經營者及員工面對面交流,詳細講解了網絡謠言的概念、特點、類型、危害以及法律責任,同時以案釋法、結合典型案例,引導企業員工不信謠、不傳謠、不造謠,并學會如何保護自身不受網絡謠言侵害,時刻保持清醒頭腦,守好道德法律底線,安全文明使用網絡。
加強法治教育
通過發放宣傳單強化企業員工的網絡安全知識,營造打擊整治網絡謠言企業內“全覆蓋、無死角、人盡皆知”的良好氛圍。
武義精達齒輪將持續積極響應此次打擊網絡謠言行動,
動員廣大員工積極落實并參與宣傳,
為全區打擊整治工作貢獻一份企業力量!
什么是網絡謠言,你知道嗎?
在這個全民自媒體時代,每個人都擁有發言的權利,然而,也滋生了大量的造謠者,他們隨意在網上發布虛假信息,通過以偏概全、無中生有、顛倒黑白、偷換概念、混淆時態等方式達到以假亂真的目的。那么什么是網絡謠言?網絡謠言的形式有哪些?網上散布謠言會受到什么處罰呢?
什么是“網絡謠言”?
“網絡謠言”是指通過網絡介質(例如微博、國外網站、網絡論壇、社交網站、聊天軟件等)而傳播的謠言沒有事實依據帶有攻擊性,目的性的話語,主要涉及突發事件、公共領域、政治人物、顛覆傳統、離經叛道等內容。
隨著互聯網技術的革新,網絡謠言依附于新媒體進行傳播產生了許多新特點,這些特點具有與傳統謠言完全不同的特性,如匿名性、群體傳播、傳播效率高、傳播生命周期短、信息重組、再造事實可信度高等。
“網絡謠言”的類別及表現形式
1.網絡犯罪謠言
這類謠言一般是捏造一些駭人聽聞或令人發指的犯罪信息,引起公眾憤怒、恐懼,引發公眾對政府、政府工作人員或某些群體的不滿,同時也影響當事人的聲譽,擾亂他們的正常生活。
2.網絡恐怖謠言
這類謠言一般是虛構恐怖信息或危害公眾安全事件信息,引發公眾恐慌,擾亂社會秩序,引起公眾對政府管理的不滿,影響社會穩定。
3.網絡災害謠言
捏造某種災害即將發生的信息,或者捏造、夸大已發生災害的危害性信息,引起公眾恐慌,擾亂社會秩序和經濟秩序。
4.網絡個人事件謠言
網絡個人事件謠言針對某些個人特別是名人而編造吸引眼球的虛假信息,侵害當事人隱私,給當事人造成負面影響甚至經濟損失。
“網絡謠言”有哪些危害?
1.引發社會震蕩,危害公共安全,損害公眾利益。由于網絡謠言的傳播速度快,范圍廣,一旦一些危言聳聽的謠言形成了一定規模,就會造成不良影響,引起廣大網民的慌亂,從而造成社會的不穩定。
2.擾亂人們的思想、心理和行為。人們經常為了一個虛假的謠言而表現出種種不適當的行為,尤其是面對有關自己切身利益的謠傳,人們就更加失去理智、判斷力,從內心深處覺得這就是真的,一傳十,十傳百,到最后,弄得人心惶惶。
3.網絡謠言誤導社會輿論。流言、謠言似是而非,混淆了人們的視野,導致了人們對社會主流意識形態的離心離德,污染了網絡輿論環境,一些青少年社會經驗不足,分辨能力、自控能力較弱,面對網絡謠言,可能會對社會、對未來產生消極情緒,從而玩物喪志,放棄精神追求和事業進取。
相關資訊
暫無數據